公司分析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固定資產的計價的基礎是什么?固定資產的計價基礎一般是有三種:
1.按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重置完全價值是指在當時的生產技術的水平和市場的供求狀況條件下.重新購置同樣全新固定資產所需的全部的支出。重置完全價值又稱為重置成本。很顯然,對相當多的固定資產而言,很難確定其重置的成本。在我國一般在固定資產盤整時將其按重置完全價值入賬的。
2.按歷史成本計價
固定資產的歷史的成本,是使固定資產達到可利用狀態(tài)前的所有支出。固定的資產大都按歷史成本計價的。固定資產按歷史的成本計價,符合歷史的成本的原則,具有可驗證性的。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通常就是上市公司計提折舊的依據之一的。
但是,應當看到.不同時點的幣值是不等的。因此.在不同時點.尤其是在跨越較長時期的不同時點取得的固定資產,其幣值是具有不可比性的。例如1980年的1月1日投入使用、原值(即歷史成本)為100萬元的固定資產與1997年1月1日投入使用、原值為100萬元的固定資產在會計上的反映是200萬元固定資產原值。這種不考慮不同時點幣值不等所出現的差異的處理方法,使會計的信息的質量大打折扣的。因此.讀者應注意固定資產計價中出現的這種間翅(對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老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的構成分析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3.按賬面凈值計價
帳面凈值,又稱凈值、折余價值。它是指固定資產的原值或重置成本減除累計折舊后的余額。在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一般都列示了原值或重置成本、累計折舊及凈值。
固定資產的分類很多。其中,較重要的是按使用情況的分類。固定資產按使用的情況,可以分為使用中的固定的資產、未使用的固定資產和不需用的固定的資產。其中:使用中的固定的資產,是指正在使用的固定的資產,包括由于季節(jié)性的經營或是大修理等原因而暫時停用的固定的資產。上市公司出租給其他單位的固定資產(經營性租出的固定的資產)和在內部替換使用的固定的資產,均屬于使用中的固定資產。
未使用的固定的資產.是指已完工或已購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加固定資產.以及因改建擴建等原因暫停使用的固定資產。不需用的固定的資產,是指本上市公司多余或不適用、需進行處理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上述分類.是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基礎。
上一篇:上市公司利潤形成過程怎樣分
下一篇:影響折舊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服務中心:鄭州市金水區(qū)農業(yè)路經三路
郵編:450002 網址:www.duola.net.cn
銷售熱線:0371-65350319
技術支持:13333833889